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0-12-313640人浏览 分享给朋友
2020年继续拓展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率,承担武汉大学医学部本、硕、博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类课程共8门,累计学时256时,覆盖学生近1000人。主持的武汉大学《循证医学》慕课课程于9月23日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19位专家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系列讲座。充分利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平台,疫情期间主动作为,持续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各项抗疫科研项目、专业论文的完成与传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四届系统评价/Meta分析强化培训班;完成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接收广东、湖南、武汉等7家医疗机构的13位同志进修。两位教师分别获聘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人晋升为副教授;获批“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研究项目”2项;1人获武汉大学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1人获第二临床学院中文组教师理论授课竞赛三等奖。
2020教学时间轴长图:
一、线上教学、疫情期间不停课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响应教育部及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严格遵照武汉大学教学管理要求,采取课程录屏模式,2020年2月-4月共完成2门课程(共计48学时、覆盖学生130人)的线上教学任务,后台统计章节学习次数达9085次。
(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平台《循证医学》课程数据统计)
老师们将抗疫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抗疫体会融入知识点中,为全体学生上了宝贵而生动的课程。
(武汉大学“珞珈在线”平台《循证医学》课程截图)
随着授课内容的推进,学生的单日学习次数由2月份的最高82次增加至3月份的最高550次。
(《循证医学》课程学生学习课程章节的次数-2月)
(《循证医学》课程学生学习课程章节的次数-3月)
线上授课课后,老师在班级群内答疑。
(16级5年制、5+3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群截图)
二、教学研究
教研室积极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并于2020年9月成功立项武汉大学医学部教学研究项目”2项。期盼在教学改革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0年度医学部教学研究项目立项通知)
三、教学获奖
9月1日,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组织举办教师理论授课竞赛。此次教师教学竞赛分为线上、线下两轮。中文组共有26个科室共41位教师参加,靳英辉副教授荣获中文组教师理论授课竞赛三等奖。
2020年12月,教研室主任曾宪涛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业绩奖(https://www.whu.edu.cn/info/1118/17111.htm)。
四、教材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曾宪涛副教授、靳英辉副教授分别作为编委参与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第4版)》本科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循证中医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国家级创新教材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循证护理基础与方法》。
(曾宪涛主任参编)
(靳英辉副主任参编)
五、《循证医学》慕课
9月23日,由中心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牵头制作的《循证医学》慕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截至12月31日,参与学习人数达6082人,给出了4.8分的课程评分(满分为5分)。课程视频“循证医学概述”观看次数达5000余次,单个视频最高随堂讨论参与人数近800人。
(《循证医学》慕课主页面)
(《循证医学》慕课随堂讨论参与人数)
(《循证医学》慕课课程评价界面)
六、新开本科课程《临床研究1》
2020年下学期由中心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牵头开设的新课——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临床研究1》课程顺利开展。该课程前瞻性地关注到临床试验有关内容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的欠缺性,创新性地将PBL及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融入到临床研究的课程中,共计7次理论课、9次实践课。从方案书的撰写、伦理审批、随机序列的生成及药物编盲到知情同意、受试者入组分配、病例报告表的填写及揭盲与统计分析、总结与撰写论文,全面模拟临床试验开展中的主要步骤。创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受学生好评。
(《临床研究1》课堂分组讨论、辅导)
(学生对《临床研究1》的评价)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前行,2021年中心教学方面将持续完善、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开展教学相关研究及实践,利用慕课平台,创新教学模式;让每一个脚印坚实无比、让每一个信念朴实无华!